以“数据·共享,智慧·创新”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于2016年6月16日-19日在大连市召开。本届软交重点关注大数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数据资料的共享共赢、共享经济带动的全新产业格局、智慧经济创造的巨大发展空间、创新驱动线下的产业生态圈建设、企业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行业热点。
本届软交会期间,举办了3场高峰论坛,8场趋势论坛,9场应用论坛,8场专业技术论坛,11场合作论坛,6场商务活动,全方位展示了IT产业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模式,分享数据智能时代的城市进步,探讨商业智能的发展方向,感受科技未来的全新体验,呈现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
在卓越IT工程师培养校企合作论坛中,两位老师听取了北京交通大学卢苇教授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全面发展》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蒋建伟教授的《基于慕课的工程教育探索与实践》,南昌航空大学舒坚教授的《卓越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来自华三通信的刘小兵《合聚梦想、驭变迎新——华三深度校企合作》等,这些报告重点阐述了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和基于MOOC+SPOC的翻转课堂模式。
产教融合可以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产教融合可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传教融合可以构建工程实践的环境,产教融合可以共同建设专业课程群。目前高校和企业存在着“两高两难”的境地,两高是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和企业每年都有大量的用人需求,两难是高校大量的毕业学生找不到工作,同时企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要解决“两高两难”问题,校企合作是个不错的途径。企业可以协助教师出版教材、视频公开课和慕课等,并提供资金的支持,企业可以给高校提供实战的案例和经验,让高校教师掌握最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具有大型软件开发项目经验、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具有指导学生课程实训能力。这样高校教师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水平才可以提高,高校教师将这些案例和经验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既拥有理论基础,又能得到企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就能够与企业进行无缝衔接,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产教融合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企业和高校教师,达到共赢的良性循环。
基于MOOC+SPOC的翻转课堂模式是互联网+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慕课引发教育教学流程再造,慕课促进工程教育模式变革,慕课呼唤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目前,高校存在着教与学的烦恼,学生中有多少人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督促学生学习方式只有作业和考试,形式单一,驱动力不强,学生经常是临考之前抱佛脚;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的这种方式,没有实现无差别教学。慕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教学改革的利器。慕课不是简单地将课堂教学直接搬到互联网上,而是教育流程的再造;慕课不是课件的展示,不是资源的堆砌,而是教育服务,是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好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的融合,实现有差异性的柔性教学模式。
“智能制造趋势和应用高峰论坛”报告使两位老师深刻感受到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报告中有一家服装企业,他们企业的服装实现的是个性化定制,每天能收到2000多个订单,而他们企业只有2000多名员工,但是却可以实现5天交工的工作效率,之所以有这样的工作效率,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智能化的制造过程,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实现智能分配零件、智能分配人员,智能协调工作流程等等,智能化的制造。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人工智能两大新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制造智能化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基于物理信息网络的智能工厂极大地降低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提升了制造个性化和总体生产效率,制造业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工业4.0”已经到了。
此外,还听取了“SaaS开发与应用趋势论坛”、“首届互联网+时代的三维度生态创新”和“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