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高校的学生自治组织在校园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分析目前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在实践过程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中出现的情况及问题,并运用现代管理学的方法与原理去分析和解决。
一、高校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
在现代大学的日常管理中,学生自治组织可分为三个类型:组织型、管理型、教育型。其中组织型组织在高校承担高校大部分课余活动;管理型组织的行政意味比较浓厚,而所谓的学生自治组织也是在这个层面的主要表现;教育型组织多以社团形式存在,以兴趣类小组的方式开展自身教育培训类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高校的学生自治组织多以“学生会”作为其典型代表。
高校学生会的职能现已大致涵盖以上三种类型并在所在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完善,目前学生会在高校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涵盖为“三自”功能,即自我养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二、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存在的普遍问题
1.自我建设
(1)机构设置:大部分高校学生会组织内部机构臃肿,存在大量闲置部门。在日常的组织工作中不善于发现更有效地组织形式。过多的部门机构设置会产生大量的敷衍现象,不仅影响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开展活动的实际效率。
(2)干部的选拔及任用:高校学生会现行的选拔学生干部制度落后,普通学生参与困难,选拔任用过程很难做到公开透明。选拔的方式方法缺乏科学性,主观意识较强,缺乏可以参照指导的确定性标准,长此以往学生组织主要干部选拔的公信力降低。
(3)独立性:首先,学生组织独立性在高校存在制约,有无尽的义务,却没有相应的足够权利,以致于许多活动因超出权利范围而不能顺利进行或严重拖慢了活动的进度。其次,学生组织的活动经费难以得到保障,学校的经费不予侧重,活动因经费问题质量严重缩水甚至搁浅。再者,学生组织的最高领导干部的层次较低,无法对话学校高层领导,并且在日常工作总会受到学校相关领导部门的直接管辖,组织职能受到监督。
2.工作效率
(1)活动时间安排:学生会活动安排经常与其它学校、班级活动存在冲突,难以平衡。自主开展活动与学校正常教学任务存在冲突,导致学生请假、旷课或者活动间断性开展。
(2)行事方式:官本位现象严重,缺乏与普通学生的正常交流沟通,不善于倾听普通学生内部的声音。过分照顾学校领导老师的意愿而忽略广大普通学生的感受,进而使学生会在师生之间很难做到有效协调,甚至在普通学生面前的认同感降低。
3.组织协调
(1)组织内部:学生会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沟通,大型活动工作进行时难以协调进行,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集体荣誉感,自我意识突出,组织主要干部缺乏组织协调能力。
(2)组织之间:因活动开展时常冲突,院际之间以各自利益为重,校级组织不进行统一协调,各个学生组织联系甚少甚至对立。学生组织与学校有关部门沟通不够,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时间损失。
(3)自我定位:学生会自我定位偏失,从服务学生变更为领导学生,导致班级组织与相应的院级组织对立,活动开展得不到有力支持甚至排斥。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建议
1.变革和改进
针对学生组织的机构庞大、关系制约复杂,变革和改进宜采用系统原理。系统,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特定的环境中各部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学生组织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变革和改进应当按一下方式进行:
(1)全局方式:从学生组织整体机构出发,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学生组织整体的最优化。通过调研构建合理的高层管理机构向下映射,自顶向下传递调整意识。各次级组织根据上级机构的组成方式做对应改变,组织之间相互学习调整。(2)动态方式:学生组织本身应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树立更新观念,使组织向着始终保持先进的目标发展。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积累经验并及时作出调整。(3)开放方式:学生组织须接受来自各方的督促和监督,吸收组织内外的积极想法来完善组织。允许组织外人员参与组织行事,提供参考意见。适当地将责任委派给其他团体,共同参与学习。
2.增进效益
效益是组织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任何组织的工作都是为了获得相应的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1)制定组织目标计划:目标的实现与否可作为组织工作验收的标志,良好的目标催生高效益,为组织发展提供动力。(2)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协调一致:局部效益应应为全局效益让步,在局部利益之间出现冲突时应以全局利益为重。(3)长期稳定效益:影响组织长期效益的因素包括组织影响力、工作创新、组织行事准则。(4)确立集体效益观念:培养组织各成员的效益观念,在各项工作活动开展过程中积极贯彻。
3.保障沟通
沟通是可以理解的信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中的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沟通是学生组织的管理的基本手段。
(1)明确组织内部各项职责,坚决执行组织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中各级机构安排决定的及时正确地执行。(2)培养组织内成员的工作适应能力,善于发现和理解上级工作意图。努力提高组织执行力。(3)建立相互信任,使组织内部各成员相互支持,形成向心力。(4)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缩短信息传递中介,拓宽沟通方法渠道,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畅通无阻并保证完整性。(5)建立特定的机构,专门负责加强与普通学生、上下级、组织之间的沟通。
4.根本目的
学生是学生组织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学生组织的有效管理关键。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学生组织管理的核心。服务于学生是学生组织管理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雪蓉.1920年代我国现代大学学生自治制度研究——以国立东南大学为中心[J].南京社会科学,2006.
[2]水藏玺, 许艳红.管理成熟度评价理论与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
[3]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4032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