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5月29日晚7点,河北地质大学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与仰山慕水办公室通过钉钉群直播的方式联合举办了以“专业学习分享”为主题的交流会。此次交流会由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17级刘琦妮同学、17级武杭同学、18级魏昊丰同学以及17级赵鸿儒同学共同担任主讲人。我校19级共5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交流会。
首先由刘琦妮同学进行了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题的分享,她从专业学习谈起,向我们介绍了NGTC以及GAC技能证书通过的条件,通过几率的大小以及其价值的高低,让我们对此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更为宝石专业的同学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努力的目标。随后,刘琦妮同学向我们介绍了她参加科技竞赛的经历以及心得。她认为要想在科技竞赛方面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就是牢固的知识基础,基础知识是进行深层次研究的资本,因此更加强调了大一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性。最后,刘琦妮同学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她大学三年兼顾学习与工作的经验。她认为大学生活中学习是第一的但不是唯一的,我们除了学习也应该积极的参与一些社团活动。但当你在组织中的工作过于繁重时,学会取舍便体现的尤为重要了。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我们便要从中做出选择。分享最后刘琦妮同学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做结,让我们不禁感慨一切的成功都源自于自身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随后由武杭同学为我们进行了交流分享。她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宝石设计专业的相关知识,随后着重向我们讲述了她在参加设计比赛时对题目的把握以及其设计灵感的来源。在对题目的把握方面,她指出我们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从主办方的角度去研读从而更好的理解主题。“换位思考”这一思想不仅对我们在参加比赛时具有指导意义,也对我们未来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着借鉴意义。在设计灵感的来源方面,武杭同学指出灵感的闪现具有不确定性与短暂性。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捕捉那些不易被我们察觉的灵感,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将这个微小的虚化的灵感转化为实物,让那一瞬的短暂成为永恒。最后武杭同学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天气的心情”与“尘埃”。“尘埃可大,一念起,千山万水;尘埃可小,一念灭,沧海桑田”,一件小小的作品“尘埃”看似小巧但其背后寓意却是弘大的。由此令我们不禁感慨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是思想与艺术的结晶。

接下来由魏昊丰同学进行了交流分享。他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学习方法。首先,学习一要有明确的目的、目标。目标的设定有大小和远近之分。我们既要为自己的每一节课设定一个小目标,也要为自己人生的总体方向设定一个大的长远目标。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实际,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我们的发展。第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不断的记忆新知识是我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魏昊丰同学指出我们要根据遗忘规律循环记忆,这样才能把那些新知识“据为己有”,成为我们自己肚中的笔墨。第三,抓好学习环节的关键。学习可分为预习、听课、复习以及作业四个部分,只有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秉要执本,我们才能在学习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最后,我们要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忙忙碌碌充实的一天与匆忙但却无所收获的一天在时间上是等同的,同样的时间投入却换来不同的产出,这不是学习者所希望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通过魏昊丰同学对于学习方法的讲述,为我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敲响了警钟并指引了方向。

最后,由赵鸿儒同学进行了交流会的分享。首先赵鸿儒同学介绍了自己专业以及实习情况。随后,向我们提出了四点建议与警示:第一,今日事,今日毕;第二,要么天赋异禀,要么天道酬勤;第三,吃不了自律的苦,就得吃平庸的苦;第四,事有轻重缓急,紧要的事先完成。这四点是警示更是激励,“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天道酬勤,勤奋的人总有阳光普照的一天。
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不仅对于宝石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是为同学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油吧!你的汗水最终会化为美好,回报给你,未来可期!
仰山慕水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