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上午,在北校区图书馆401召开《山水讲坛》、“仰山慕水”新生培育计划系列活动之“仰山”讲座——《第一道生态防线——弱水考察记》。本次活动邀请到的主讲嘉宾是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地质科学院郭友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科技处副处长于开宁、北校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汉新、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孟亚明、北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曾义以及部分大一新生到会听取报告。
郭友钊教授声情并茂的分享了自己对弱水地质考察的经历,以大量精美图片概览了流域的上游、冲积扇和尾闾,讨论了川流会不息么?胡杨是英雄么?石家庄与弱水无关么?等问题,分享了一瓢之善的感悟。 郭教授阐述了何为“慕水之善”的“善”,他带着无数研究者的智慧,在这条河中,在这季风中淋浴、观察并思考人与这水、这风的关系,并与大一新生们讨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智慧,呼吁同学们身体力行地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感兴趣的问题与郭友钊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气氛热烈而融洽。
本次活动由山水研究会、仰山慕水办公室共同主办。


仰山慕水办公室供稿
个人简介:
郭友钊:吉林大学地质学理学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地球物理学工科硕士、博士。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系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生命的印痕》《走向海洋》《钻冰取火记——新盗火者的故事》等作品15部。
《山水讲坛》简介:
2017年国务院发布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山水研究会设立了学术品牌《山水讲坛》,主要邀请山水文化大师作学术报告,弘扬仰山慕水精神。去年邀请水文化的首倡者李宗新先生开讲“达观博物与水文化”。这次为迎审核评估,专门邀请郭有钊教授,且为突出《山水讲坛》品牌(仰山慕水系列讲座活动较多!)。《山水讲坛》与全校通识选修课《中华水文化概论》是学校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亮点之一。